close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善事於佛,養護一切。

100_0027.JPG

再次的複習解讀這個法語的其中一種方式,
最左邊的四個字,
是『情境』,
就是我們造作身業語業的情境,
而這次的情境是『與父母的互動關係』。

面對情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情蒐』,
講得好像我們是檢警調查單位一般,
沒錯,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
當如檢調偵查罪行那般的審慎仔細,
覺照自己面對父母時,現行了什麼心念,
這樣的情蒐不是要打擊自己、厭惡自己,
而是從中收集到修『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起正觀的素材,
同時也讓我稍稍微『意識』到自己念頭因何生,
將來學到任何一位諸佛菩薩大德前輩關於『善用其心』的實際修持經驗分享時,
就能夠連接上,就會有一種貫串感,
我們與佛法的契會相應就在那個當下發生了。

多多觀察自己,面對父母,生起什麼念?因何過去因緣而生?(覺察並認錯)

接下來的十二個字,
 談的是『發願』、『作意』、『作願』,
我在此世四年聞法的經歷中,(宿世栽培幾年不甚清楚,故難以計算)
作願這檔造作,
是最難克服的一件事,
怎麼說呢?
在我偏狹的教育背景中,
作願類似承諾,

而我所受的教養,

絕不輕易承諾,若承諾,必當用最短的時間作到,
這樣的信念(習氣),拿到這裡,就產生了一種調和的需要,
『當願眾生,善事於佛,養護一切』,
這個大願,
可以是承諾自己要練習把父母當佛,善事並且養護一切,
可以是承諾面對眾生時,將眾生當佛,善事並且養護一切,
可以是承諾不間斷的受持諸佛菩薩的法流(善事),承諾不停的累積福德智慧資糧(養護一切),
更可以是發願將來有能力見十方諸佛並且承事供養尊重讚嘆,
不論是哪一種承諾,
都不是立刻能作到的,
然而,調和之所以必要,
就是在發出這樣的承諾前,我們得將先前的『覺察與認錯』基礎打好,

藉由這個基礎,我們當知道這個承諾要得兌現,

靠得是生生世世的道品修持(什麼是道品修持,就是...調『煩惱』、正『邪見』的一切關注與投入)

這會是比較適合在家居士的發願心態,
不躁進且穩健,
經由在面對父母互動時『覺察、認錯、發願』,
就踏在累積福德智慧的路上,
不管是面對什麼樣的父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chi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